2017年9月,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式开启对外招生。从最初的4个教学班、100余名学生,到如今的28个教学班、1016名学生,该校经过5年的探索与进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共富路。
“我们要办好‘教育’,更要办‘好教育’。学校推崇的‘整全性教育’办学理念,旨在帮助个体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健全,成就个体的德性与幸福,这与教育共富的精神不谋而合。”该校校长赵骎如是说。
关键词:无边界校园
为学生打造精彩12年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是公办九年一贯制外国语实验学校,包含2个幼儿园园区、2个小学校区和1个初中校区。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该校的“K+9”模式,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多元地享受到学校资源。
“教育的共富,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每个孩子身上。”赵骎表示,学校努力打造“无边界校园”,不仅打通5个校区的物理边界,实现校区之间硬件设施的共享,还提倡教师自我打通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边界,在带完6年级学生后,尝试着去到初中学段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让教师熟悉初中的教学方式和节奏,以便在之后再带小学时,能有更明确的教学方向。”赵骎解释。
而针对家长关心的“幼升小”“小升初”等关键时间节点,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在着力开发这两大过渡阶段的衔接课程,完善进阶式学段课程体系。据了解,依托“W&M Curriculum”的课程体系,在小学段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学校便开设“遇见蓝”幼小衔接课程;在小学六年级下学期,开设“行至青”小初衔接课程,保证各学段间的无缝连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幼小衔接体验活动
“我们弱化了小学、初中等阶段性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学前3年,以及1至9年级,希望学生在每一个学年里都能循序进步、不断成长。而‘无边界校园’,正是遵循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享受完整、贯通、个性化的12年高质量学校生活。”赵骎说道。
关键词:多师带多徒
教师与校携手共成长
今年是李牧之入职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第5个年头。同时她也是该学校第一批年轻教师中的一员。“学校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邀请区教研员、区内其他优秀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我的师傅,带领我快速成长,更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以李牧之为代表的第一批教师顺利“出师”,他们也肩负起了帮带新一批年轻教师的使命。“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动态集群研训的基础上,建立了着眼‘整全’发展的多师多徒帮带机制。”赵骎告诉记者,学校通过梳理目标人群,为年轻教师匹配了班级管理师傅、学科教学师傅以及行政管理师傅。身为师傅的学校骨干教师再匹配区域内名师、教研员为其提供更为高端专业的指导,为师徒的双向发展提供了多条纽带与发展的平台。“青年教师通过‘多师’帮带,整全个人成长;同时‘多徒’机制又让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骨干教师反哺学科团队。这种良性循环成为了学校教师培养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双向奔赴’发展样态。”截至目前,该校的校内外师徒结对数已达到了70对。
如今,李牧之已快速成长为区教坛新秀,不仅自己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徒弟们也成为了学校中坚力量并开始带徒。李牧之坦言:“师徒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同时在过程中,身为师傅也在不停地在倒逼自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更好地发挥光和热,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
除了教师之间的帮带,作为学校层面,打造“钱外·潜心”特色师训品牌、开办“钱江之夜”研训平台也是教师成长的一大利器。据了解,该校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精研各类培训主题,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全性出发,强调培训内容来自教师需求,注重体验、互动与延伸。而培训成果能通过教师的内化在最短时期内在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得以运用。同时,学校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分类和整合,为研修活动提供选题。
关键词:行走天下
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教育
在校园里,一个名为“倪想工作坊”的小小空间是同学们时常光顾的地方。“坊主”倪想不是老师,而是一名学生。原来,403班的倪想同学热衷于昆虫的观察,喜欢做动物标本,并带动了周围很多同学一起参与其中。为此,学校特地提供了场地和工具,为这群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们开设了探秘昆虫的专属空间。
“我们鼓励每个孩子将自己的热爱付诸行动。”赵骎表示,今后,学校还将为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工作坊,还会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音乐会等,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其中。“我们从点亮一颗星星开始,最终让整片夜空繁星闪耀。”
此外,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全面、多方位的发展,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聚焦于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美学素养”“科学思维”三大方向,开设“运动之都”“色彩之境”“爱乐之城”“科技之域”四大课程群,共37门课程,强化提高在个性选修,选特长发展在选拔培优的阶梯发展模式,帮助每位学生至少学会1到2项艺术、运动、科技技能,至少确定一项特长发展专项,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课程学习都能找到一项热爱的、终身受益的爱好。
除了平时常见的课程外,棒球、射箭、击剑、艺术体操、阿卡贝拉、弦乐等特色课程在该校的学生中颇受欢迎,皮划艇等一些新兴课程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设。同时,该校还建设了全国首家中小学外文图书馆、校办工厂、击剑馆、兰亭书院、安澜作坊等特色场馆,“行走天下”的办学愿景在校园各处尽显。
“我们竭力打造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个性而全面地发展,这样才能将教育共富真正落到实处。”赵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