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班18个、学生600余人,这在杭城的小学中算不上“规模”。而杭州春芽实验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小巧、精致、优质的小班化学校。校长曹京蓉表示:“学校因小而美,教育入微则精。我们利用小班化、微课程、悦教学等专注小微教育举措,紧紧围绕‘悦’文化,打造小班化‘春芽·悦课堂’模式,实施促进差异发展的‘春芽·悦少年’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努力培养‘悦品有爱、悦学乐行、悦身健体、悦趣美心’的春芽悦少年。”
▲_杭州春芽实验学校校长 曹京蓉
“三棵柚子树”成为带有春芽印痕的特色课程
新学年伊始,春芽实验学校校园里的三棵柚子树开始结出饱满的果实。等到晚秋时节,果子完全成熟,学校老师便会组织学生采摘,送到每一位师生手中。自建校起,这三棵柚子树便一直陪伴着校园,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春芽学子。
据了解,该校自2011年起,每年12月初都会举办柚子节。全校学生围绕柚子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柚子笑脸大征集、带着柚子去旅行、柚子超级变变变、柚子美食DIY……丰富的活动让春芽学子们快乐一整周。曹京蓉告诉记者:“六年级每个学生都会从树上摘下一个柚子,将它交到一年级新生的手中,既是鼓励,更象征传承。一年级数柚子、二年级分柚子、三年级称柚子、四年级量柚子、五年级算柚子,全校的孩子都乐在其中。”
“从最初的一项德育活动到带有春芽印痕的特色课程,我们将柚子元素融入学校的‘悦文化’当中,让学生通过三棵柚子树展开系统、全面、丰富的课程学习。”去年12月,全校围绕柚子树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四年级同学计算柚子和树干的表面积;五年级同学测量树冠投影面积;六年级同学测量柚子树有多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年入秋后常常会有孩子在柚子树下流连,看看柚子什么时候成熟。每个低年级的学生都盼望着快点长大,到了六年级就可以摘到属于自己的柚子。可以说,春芽的柚子文化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也成为孩子们童年校园生活最美好的记忆。”曹京蓉校长说。
据了解,学校已将柚子节开发成学校“多彩节日”德育特色课程中的一个精品项目,还是原江干区十大德育创新项目。
智慧教育赋予传统书法新活力
2021年6月28日,学校举办了一场以“红心永向党 翰墨忆峥嵘”为主题的书画联展。这场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学校共同主办的书画展,吸引了杭城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赏。曹京蓉校长坦言:“我们一直以‘营造书香氛围,创建书法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工程。
作为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基地学校、杭州市写字基地学校,学校创办书法特色的25年来,见证了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春芽学子。”
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与书法主题相关的景观与场所。墨醒园、篆刻小径、书法长廊、书法展厅……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书法景观,使学生身处校园,同时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
学校“春芽书苑”,针对全年段、全员学生进行硬笔和软笔相结合的书法普及教学。如今“春芽书苑”不断完善书法学科体系化建设,打造“观、学、摹、练、游、评+书法文化”相结合的春芽书法“6+1”沉浸式教学体系,通过“智能+”“哲学+”的方式开展跨学科融创,让传统书法学习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书法测评体系,使书法学习更加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为传统书法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曹京蓉解释,在“智慧化教育2.0”的大背景下,学校布局完善软硬件教学设备与网络设施,在书法学科先行植入人工智能教学思维,运用AI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智慧教学技术手段,发挥“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学优势,让春芽书法学科走在了书法现代化教育的前沿。
每到新学年开学,学校送给一年级新生的礼物独具特色。一份由学校老师亲自书写的入取通知书会在暑期家访时送至每位新生手中。等到正式开学那天,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正式成为一名春芽学子,对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儿童哲学让学生学会提问与思考
2017年起,杭州凯旋教育集团相继推出了多门共创课程。作为成员校之一的春芽实验学校基于自身特色,开设了儿童哲学课程。
“儿童哲学课程既是对学校‘春芽·悦课程’的进一步丰富,也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践行。”曹京蓉校长坦言,儿童哲学并非课程的物理叠加,而是更新学生思维方式乃至转变学校教育精神,需要整体设计思考。为此,该校确定了“善于思考,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勇于探究,有独特的个人见解”两条具体表现,并建立校本儿童哲学的课程目标系统。
据了解,该校组织教师对1-4册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材内容进行了逐一梳理,寻找与哲学相关的内容,提炼五大哲学类主题,并通过阅读、活动、学科三个模块进行研究,结合“绘本阅读”课程,选取绘本材料作为“引子”,初步形成了儿童哲学课程的主题绘本系列。
“如果说绘本系列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那么儿童哲学月则面向全体同学乃至家长的一项活动。”曹京蓉告诉记者,“我们把每年的11月定为学校的的儿童哲学月,希望能在校园里营造儿童哲学氛围,并能影响到每一个家庭,让孩子们主动去对话、思考,敞亮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据了解,儿童哲学月的四周分别为提问周、思考周、分享周和亲子周。
提问周,学生提出内心困惑或无法解答的问题,学校进行统一收集,并票选出“top10”;思考周,学生们在十大问题中选取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回应和班级集体讨论,并邀请家长和哲学领域专业人士一起参与讨论;分享周,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哲学时刻”专栏,在儿童哲学长廊和哲学专刊上分享学生和家长们的思考;亲子周,学校邀请专家为学生和家长开设哲学亲子课,最后选出各班的“小小哲学家”“哲学爸爸”“哲学妈妈”。
最近,记者还收到了由校长曹京蓉和老师们共同编写的《绘本里的儿童哲学》一书。曹京蓉表示:“我们在学研共进的课程开发进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与思考。这本书承载了春芽老师们对儿童哲学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