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娟:书写广播的真情年代
2021-08-25 19:00:00
作者:陈雨潇

“本人已经86岁,在家闲着无事,突发奇想……”8月8日,本报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读者来信。信上整整齐齐地写满了一整页她在22年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1989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浙江省科普作协三等奖、浙江人民广播电台1990年优秀作品三等奖……这位读者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现为浙江之声)编辑、记者陶美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甚至电视机都还未普及。大街小巷通过电波收听新闻、音乐、广播剧等。而陶美娟正是在电波的另一端为广大听众连接世界的人。她在《听众信箱》《73号服务台》《常青园》节目担任采编工作,为听众提供了维权、看病、老年相亲的平台;她创作的广告小品《奇迹》、歌词《西湖牌晴雨伞》等作品创新了广播广告的形式与业绩;曾经是语文老师的她,将对写作的热爱化作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火红骊珠》《素房含霞玉冠鲜》《迷人的大观园》,为听众带去一个充满憧憬的新世界。“我现在每天早上还是坚持听广播,6点到8点听浙江之声,从《早安浙江》到《浙广早新闻》,每天不耽误!”陶美娟说道。


《73号服务台》

帮助听众排忧解难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收音机成为一些家庭获知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在高铁遍布、高度网络化的今天也许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位听众在生病时不选择就医而是向电台求助。而在那时,也许这是听众可行范围内最有希望的途径。让陶美娟至今印象深刻的截瘫病人潘伟选就是这样一位听众。


1987年,陶美娟被调派到《73号服务台》栏目担任“家庭医生”专题编辑,请医学专家为许多求医无门的乡村人民提供咨询。当年10月下旬,陶美娟收到武义县云华乡年仅30岁的民办教师潘伟选的来信。他患有盗汗,贫病交迫。“我当时是含着眼泪读完这封信的,然后立即到杭州市中医院专家门诊请求唐福安主任医师帮他开方。”陶美娟回忆道,她同时制定了“潘伟选的宣传计划”,希望通过广播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节目播出后,帮助潘伟选的人接连不断。有人给他送药、康复仪,有人给他写信。那年春节,当地乡政府领导、学校师生、乡亲们一起看望慰问潘伟选,场面催人泪下。“这也让我很欣慰,因为我看到了广播宣传的力量,感受到社会的文明美德,也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陶美娟总结道。当年,这一《家庭医生》专题荣获1987年电台优秀作品二等奖,系列报道荣获1988年上半年电台优秀作品二等奖。“是你们给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各地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友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经过一年的治疗,汗症已治愈。”潘伟选痊愈后,专门来信表示感谢。

除此以外,为江苏和杭州九溪的一对素不相识的老人牵线成功、帮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母婴传播等感人的故事都记录在陶美娟的业务自传中。这本泛黄的册子她至今完好保存。对于每一个案例,她都以“为XX听众服务”开头。每一封关乎生命的来信,每一次带去希望的广播,都是陶美娟希望节目所传达的真诚理念。她称之为“与听众的脉搏跳在一起”。

《迷人的大观园》

把“优美”送给听众

“听众朋友好,又到了‘旅游天地’话题了。今天的话题为您安排本台记者陶美娟采制的录音报道:题目是《迷人的大观园》——介绍从杭州到上海淀山湖大观园新的旅游线。”这篇1989年4月29日的《旅游天地》专题广播稿《迷人的大观园》获得了浙江省财贸记者协会1989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我们要把文章写出播音口气,要比较口语化。”陶美娟回忆道。“那是我第一次坐船去上海,要坐好几个钟头。当时大观园刚刚开放,很漂亮,看了还想看!”作为《红楼梦》的忠实粉丝,陶美娟对大观园之行期盼已久。“跨进大观园的正门,是曲径通幽的大假山。迈过鹅卵石图案组成的小径,便是一泓池水,碧波荡漾,感到无比开阔。”一行行优美的句子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大观园的宏伟富丽、玲珑秀美,以及笔者陶美娟对大观园的喜爱。

采访过程中,陶美娟常常提到“优美”这个词。她喜欢优美的一切。“我经常看中央台音乐频道,我喜欢听老歌,我觉得很优美。”陶美娟至今依然保持着每天练钢琴1小时的习惯,《我的祖国》《南泥湾》等都是她常弹的曲目。“我到西湖看到荷叶托着粉红色的荷花,很好看,于是我就写了《素房含霞玉冠鲜》,专门写荷花。”“我的老家在温州平阳,漫山遍野都是杨梅树,很好看,这个画面一直映在我脑海里,《火红骊珠》中的骊珠就是杨梅。”陶美娟乐于与听众分享她心中优美的风景。通过她的文字,电波那头的听众仿佛也能够进行一次奇妙、新鲜的旅行。通过电台传递美好,陶美娟认为这亦是一种优美。

《奇迹》,广告也温情

上世纪80年代,海鸥电扇、皇冠灯具、益友冰箱、大雁自行车畅销全国,被称为嘉兴“四大名旦”。1984年5月开始,陶美娟调到广告科。为了完成广告的经济指标,她经常去萧山、嘉兴、海宁等地市县跑。其中,去了嘉兴益友电冰箱厂之后,一篇《给您一个“好朋友”——记嘉兴市电冰箱厂》让冰箱厂家主动要求在电台做广告。

在成功拉到一些广告之后,她开始在广告形式上有所创新。“怎么编写好广告文字稿?我的重点是放在如何探索广播广告的创新,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在这方面我是着实动了一番脑子的。”陶美娟在业务自传中这样写道。于是,《奇迹》诞生了。“如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加伦在南极爱丽丝海峡考察时不幸落水,严重冻伤的手脚在孔凤春珍珠霜的滋养下奇迹般得到恢复。”与避免了截肢处理的真人真事一样,孔凤春珍珠霜在全国珍珠霜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奇迹般地销量翻番。1984年上升60%,比1980年鼎盛时期还增加3%。“这则广告突破了一般广播广告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运用艺术手法,用广播剧形式,有人物、音响效果、生动活泼,又富有说服力。”1984年《奇迹》被这样评价道。1985年5月6日,中央台也广播了这篇小品。

除此以外,《金象牌童袜》、《大雁飞遍千家万户》《西湖牌晴雨伞像盛开的鲜花》等创新广播广告,在展现新艺术效果的同时,也以自然浓厚的生活气息获得了好评。凭着坚持创新的精神、真诚守信的品质,陶美娟不但超额完成了广告科的经济任务,更让广播广告走出了一条新路。“不管白天采访多么劳累,夜晚在招待所里还是照样写作到深夜,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觉得这是磨炼的机会。”陶美娟在自传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