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小记者践行“浙风十里学有礼” 一起打败生活中的“烫烫小怪兽”
2022-09-28 19:07:00
作者:潘洋阳

“你们知道吗?我们周围藏着很多小怪兽,它们就躲在热水里、火焰里、电器里……”9月24日,杭州九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九堡先锋书吧迎来了一群对抗“烫烫小怪兽”的蓝媒小记者,开启了一场预防烫伤的课堂。在这里,九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杭州同心博爱公益服务中心的讲师芦依苗从绘本故事引入,在小怪兽“烫烫”的冒险之旅中融入烧烫伤的相关安全知识。蓝媒小记者们化身小勇士,将“浙江有礼”省城文明新实践里的“浙风十里学有礼”实践到防烫伤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去。

生活中,我们每天被各种热源包围:热水、暖水瓶、热锅……一不小心就有被烫到的可能。那么,沸腾的热水溅到儿童皮肤上,多长时间会导致皮肤烫伤?答案是:一秒钟。儿童皮肤接触多高温度的液体会被烫伤?答案是:50℃的热水几分钟就会造成儿童烫伤。事实上,中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30%以上是儿童。但很多时候,儿童对于防烫伤意识不够充分。这堂特殊的课,能让更多蓝媒小记者收获防烫伤知识,早学一天就少一个孩子受伤,多一个人参与传播就少一个孩子痛苦。

动画绘本齐上阵

烫烫小怪兽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课程开始,老师向蓝媒小记者们介绍了两个新朋友——烫烫小怪兽、皮皮小超人。在小记者们好奇的视线里,绘本和防烫伤动画视频双双上阵。运用可爱的卡通人物让蓝媒小记者们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烫伤的危害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原来,烫烫小怪兽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观看动画和宣导师的讲解介绍,蓝媒小记者们开始了寻找身边的烫烫小怪兽。电饭锅、热饮、鞭炮、煤气灶、插座、排气管、烤箱这些地方都藏着烫烫小怪兽,儿童一定要避开这些潜在的危险。

为了让蓝媒小记者们更直观地了解烫烫小怪兽的危害,老师还拿出了秘密武器——感温变色贴纸。有了这个宝物,就能把它贴在可能造成烫伤的物品上。通过水杯上的感温贴实验,蓝媒小记者们亲眼见证感温贴随着温度高低由黑到红的变化。当水温超过40℃时,贴纸上的烫烫小怪兽就会变红色。如果触摸就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个时候,就一定要万分注意,避免造成烫伤。

意外烫伤怎么办?

牢记急救五步骤“冲脱泡盖送”

一旦遭遇烫伤,如何最快地进行急救?老师带领蓝媒小记者们学习轻度烧烫伤急救五步骤:“冲、脱、泡、盖、送”,并详细学习了科学五步骤中每一个步骤详细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1、冲

以15-20℃流动的冷水冲约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2、脱

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尽量避免将伤口的水疱弄破;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衣物,并暂时保留粘住的部分。

3、泡

继续浸泡于15-20℃冷水中15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但要注意大面积烧烫伤伤患,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应避免过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而致体温流失。

4、盖

用干净的毛巾、布单或纱布覆盖伤口,不要任意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

5、送

除极小且极浅(仅一度烫伤)的烫伤外,最好前往临近的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在活动的最后,蓝媒小记者们还获得了实践的机会。根据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情景,例如在学校突然烫伤、在家里遭遇烫伤,小记者们现场演练,灵活运用矿泉水、水龙头等物品,展现烫伤急救的学习成果,巩固了学习的烧烫伤知识。

“远离烫烫小怪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许: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儿童的烧烫伤预防及烧烫伤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儿童的四个能力培养:避免烧烫安全意识能力、消除烧烫隐患识别能力、突发烧烫应急处置能力、预防烧烫知识传播能力,以期降低儿童烧烫伤的发生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预防烧烫伤志愿者,让更多的小朋友远离烧烫伤的危害!

公益小贴士

我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死亡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其中儿童占30%以上。儿童烧烫伤最主要原因是看护人缺乏警觉性、缺少正确的急救知识,对烧烫伤危害认识不足造成的。中国烧烫伤现状严峻,预防烧烫伤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烧烫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后果尤为严重,病死率高,即使救治成功也可能终身伴随局部畸形、容貌损毁和心理创伤。同时,烧烫伤也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医保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严重社会问题更是不容忽视。